10 | 乡镇级-水域救援-遥控救生圈 | 1、产品符合相关技术标准,须取得国家消防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出具的检测报告(下简称消防检测报告); ▲2、产品尺寸须≥1150mm*820mm*210mm,设备本身重量≥18Kg(以消防检测报告数据为准); 3、救生圈外壳采用高密度聚苯乙烯一次成型工艺防水性能优异,具有硬度高重量轻,防腐耐磨,耐海水腐蚀,防阳光暴晒等特点,一体成型结构坚固,高空抛落不影响其使用性能; 4、救生圈动力采用两个双通道推进器和U型救生圈一体化设计,采用电动涡轮喷泵高效结构,高速航行性能突出; ▲5、设备空载航行速度大于或等于6.7m/s,负载≥70kg的成年人时,航行速度≥2.2m/s(以消防检测报告数据为准); ▲6、救生圈遥控距离可达1000米,内置单北斗定位系统,遥控器采用双手操作设计,可绑定手机APP实现定点巡航功能、可直观查看救生圈行驶轨迹、速度等行驶数据,并具备黑匣子功能(以消防检测报告数据为准); ▲7、最大拉力≥80N、最大浮力≥250N(以消防检测报告数据为准); ▲8、为保障设备操作的灵活性,设备转弯半径须≤1.5m(以消防检测报告数据为准); ▲9、为保障救援特殊救援场景使用,设备以≥3.5米以上的速度,续航时间≥90min(以消防检测报告数据为准); ▲10、救生圈具备自动翻转功能,被浪打翻后可自动翻转回来,并具备自主修正航向,失联自动返航,一键返航等功能,返航精度小于1米(以消防检测报告数据为准); 11、救生圈具备两种返航模式,返航设置即可回到初始定位点也可以返航至遥控器所在位置; 12、设备采用可拆卸电池设计,并且具备≥2个动力电池,左右两边各一个更换电池仓,电池具备独立放电性能,即可直接对机器充电也可以将电池取出单独充电; 13、救生圈前端安装有软体防撞条,能有效缓冲撞击力,对被救援人员及设备自身起到保护作用,前端留有足够扩展空间,可加装摄像头、照明灯、喊话器等救援辅助设备; 14、带“▲”号部分为核心参数,需以国家消防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出具的检测报告为依据,未能取得报告或报告上不能体现核心参数的相应认定为不符合或负偏离。 | 1、产品符合相关技术标准,须取得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具有CMA或CNAS标识)出具的检测报告佐证(下简称检测报告); ▲2、产品尺寸须≥1150mm*820mm*210mm,设备本身重量≥18Kg(以检测报告数据为准); 3、救生圈外壳采用高密度聚苯乙烯一次成型工艺防水性能优异,具有硬度高重量轻,防腐耐磨,耐海水腐蚀,防阳光暴晒等特点,一体成型结构坚固,高空抛落不影响其使用性能; 4、救生圈动力采用两个双通道推进器和U型救生圈一体化设计,采用电动涡轮喷泵高效结构,高速航行性能突出; ▲5、设备空载航行速度大于或等于6.7m/s,负载≥70kg的成年人时,航行速度≥2.2m/s(以检测报告数据为准); ▲6、救生圈遥控距离可达1000米,内置单北斗定位系统,遥控器采用双手操作设计,可绑定手机APP实现定点巡航功能、可直观查看救生圈行驶轨迹、速度等行驶数据,并具备黑匣子功能(以检测报告数据为准); ▲7、最大拉力≥80N、最大浮力≥250N(以检测报告数据为准); ▲8、为保障设备操作的灵活性,设备转弯半径须≤1.5m(以检测报告数据为准); ▲9、为保障救援特殊救援场景使用,设备以≥3.5米以上的速度,续航时间≥90min(以检测报告数据为准); ▲10、救生圈具备自动翻转功能,被浪打翻后可自动翻转回来,并具备自主修正航向,失联自动返航,一键返航等功能,返航精度小于1米(以检测报告数据为准); 11、救生圈具备两种返航模式,返航设置即可回到初始定位点也可以返航至遥控器所在位置; 12、设备采用可拆卸电池设计,并且具备≥2个动力电池,左右两边各一个更换电池仓,电池具备独立放电性能,即可直接对机器充电也可以将电池取出单独充电; 13、救生圈前端安装有软体防撞条,能有效缓冲撞击力,对被救援人员及设备自身起到保护作用,前端留有足够扩展空间,可加装摄像头、照明灯、喊话器等救援辅助设备; 14、带“▲”号部分为核心参数,需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具有CMA或CNAS标识)出具的检测报告佐证,无法佐证或检验报告未体现作负偏离处理。 |